锤炼应急硬功 锻造联动尖锋——攀枝花市国动办高原跨域拉练交出亮眼答卷
来源:市国动办 发布时间:2025-06-11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国防动员体系建设要求,切实提升高原高寒地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2025年6月3日至6日,攀枝花市国动办组织应急通信专业分队一行26人,跨越近800公里,开展二季度跨区域拉练。在群峰环抱的苍茫天地间,一场以复杂环境为“考场”,以实战需求为“标尺”的淬火之旅就此展开。
千里机动砺精兵:淬炼复杂环境实战通联能
6月3日,队伍向康定开进途中即投入训练。针对山地地形复杂、信号覆盖难的痛点,分队紧盯“超短波通信实战化训练”核心课目,队员们结合沿途峡谷高峰特点,模拟灾害通信受阻场景,灵活运用设备,优化通信方案,重点演练了山地超视距链路建立、盲区信号接力中转及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跳频通信。通过反复测试与调整,有效解决了山区信号覆盖难题,显著提升了装备在长距离机动、高落差地形中的稳定通联能力,为后续任务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石。
机制破冰育新机:书写跨区域协同“攀甘答卷”
4日上午,攀枝花市国动办与甘孜州国动办开展深度交流座谈。双方围绕新时代国防动员新使命、新任务,聚焦“高原山地应急响应”“民族地区国防教育”等核心议题,坦诚分享经验成果,直面问题挑战。围绕体制机制优化、应急通信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等关键领域,双方碰撞思想、凝聚共识,尤其在加强跨区域资源共享、深化联合训练合作上迈出坚实步伐,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新活力。
(图为:市国动办与甘孜州国动办开展联合训练座谈会)
随后,双方参观了甘孜藏族自治州博物馆,共同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馆内厚重的历史文物,无声诉说着民族血脉深处的坚韧与担当,启迪参训者思考民族文化与国防教育的融合路径,更深刻感悟国防动员在守护历史文化、维护国家安全中的神圣职责,使命感与责任感油然而生。
(图为:市国动办与甘孜州国动办参观甘孜藏族自治州博物馆)
联动协同铸铁网:熔铸高原应急通信新链条
4日下午,实战演练在康定野外训练场打响。双方以模拟应对重大地质灾害为背景,展开深度联合训练。应急通信分队迅捷如风,野外临时指挥所平地而起。两地指挥平台依托卫星系统互联互通,构建起跨区域指挥神经中枢。“卫星音视频指挥调度”“多节点短波/超短波融合组网”等核心科目高效完成。两地队员紧密配合,信息实时共享、指令精准传达,人装结合效能与联合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显著提升,区域联动机制在实战熔炉中得到淬炼与验证。
(图为:市国动办与甘孜州国动办开展联合训练)
战场淬火砺锋芒:锻造极限条件下硬核战力
5日下午,实战氛围在泸定县训练场达到顶点。机动指挥平台操作分组对抗激烈展开,参训队员顶着烈日,争分夺秒投入卫星视频会议、单兵自组网、无人机图像采集传输专项训练。指令频传,电波穿梭,“人机协同、科学研判”的战术新维度在高压下成型。每一次操作、每一次联通都关乎成败,专业技能在紧张对抗中持续精进,攀枝花国动人过硬的素养与团队精神在高原奏响应急应战强音。
(图为:市国动办组织开展机动指挥平台操作分组对抗训练)
归途砺剑验真金:跨越关山的通信韧性
6月6日,返程之路亦是考场。队伍利用高原复杂路段,见缝插针组织“车载超短波电台动中通专项训练”。模拟无公网、无卫星信号的极端困境,成功依托超短波通信建立起稳定的回程指挥链路,实现行进间与指挥中心的情报回传,有效检验了应急通信“最后一公里”的可靠性与机动保障韧性。
淬火成钢启新程:高原拉练交出硬核成绩单
参训队员人均完成3项严苛科目考核,装备高原环境适应性显著提升,关键岗位操作达标率100%。这不仅显著提升了分队在极端条件下的快速响应、全域到达和持续保障能力,更为构建高效可靠的区域国防动员应急通信协作提供了宝贵的“攀枝花—甘孜”实践样板。
从三线建设的“钢铁图腾”到雪域高原的“数字烽燧”,此次拉练以“科技+信仰”的双螺旋结构,勾勒出国防动员现代化的时代轮廓。此次高原砺剑,是攀枝花市国动办提升核心能力的一次生动实践,更是深化区域协作、共促发展的关键一步。攀枝花市国动办将针对拉练中发现的装备高原适应性、双语指挥流程等短板进行专项攻坚,持续深化与甘孜州国动办的协作,着力锻造更加高效可靠的跨区域应急通信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