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大代表李善君:坚守生态文明底色 续写山水南江诗和远方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9-01-28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1月14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成都举行,四川省人大代表、中共南江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善君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赢污染防治‘八大战役’其中有两个‘保卫战’、六个‘攻坚战’南江县已做好了充分准备。”李善君表示。
据李善君介绍,近年来南江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指导思想,着力构建资源环境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格局。“在12月15日举行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宁年会上,生态环境部授予南江县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荣誉称号。”李善君说道。透过厚厚的镜片看得见李善君眼里闪动着睿智、自信而又兴奋的光芒。
南江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幅员3388平方公里,辖48个乡镇、516个村、111个社区,总人口70.9万。据悉,南江绿色本地厚重,森林覆盖率68.8%、绿化率98.5%,境内有野生动物195种,珍稀植物46种,原始森林60多万亩,3万亩巴山水青冈被誉为“植物活化石”,素有“植物王国”、大巴山“百宝箱”、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生物基因库之美誉。2018年,成功创建“四川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
生态:一方山水一方绿
蜿蜒曲折的南江河,从北向南,纵贯南江县域全境。沙河镇皇柏林婆娑的古柏倒映在潺潺的流水中荡漾出淡淡的峻美和黛色的青山。“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南江一方山水最恰当的写照。南江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中之重,纳入脱贫奔康的重中之重,纳入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早在2014年就确立了“生态立县、文旅强县、绿色崛起、同步小康”发展路径,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目标,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一盘棋”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把生态文明建设与AAAAA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创建活动有机结合,统筹推进,让生态文明之花开满绿色南江。
南江县根据限制开发区和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定位,建立了禁止开发空间管制红线制度,形成《南江县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全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达1707.8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0.41%。对光雾山自然保护区、大小兰沟自然保护区、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实行了红线管控。严守耕地红线,受保护区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53.66%。
产业: 一方水土一方人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初夏日,还来就银花”南江县关路乡沧蒲村,每年初夏金银花开始成熟,花开花浓 云卷云舒。李善君介绍说银花开了就采,采了又开。夜里花静静的开,白天淡淡的雅,山涧久久的弥漫,在南江大地上呈一道靓丽的风景。银花已成为南江生态农业的支柱产业。
南江县始终把绿水青山作为最靓底色、最大财富、最高目标,突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积极转换发展动能,加快绿色价值再造,坚持走特色化、中高端绿色产业发展道路。
该县立足“绿色、有机、富硒”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南江黄羊、富硒茶、核桃、金银花、翡翠米等绿色产业,全县已建成有机生产基地48个、总面积140万亩,引进七彩林业、光雾山林业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彩叶苗圃、木本油料、道地药材等生态产业基地近10万亩,着力打造“秦巴有机谷”;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达到88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56个、绿色食品7个、有机食品1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6个。南江黄羊、“南江大叶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分别达到33亿元、18亿元。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南江建成米仓山、玉湖长滩、云顶茶乡4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米仓古道纳入古蜀道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光雾山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已通过国家初验;建成花桥流水、七彩长滩等4条乡村旅游环线,乡村旅游蓬勃发展。2017年接待游客770万人次、旅游收入62.8亿元,分别增长11.8%、13.8%。
红线:一方矩规挥洒浩然之气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李善君挥动着手臂在空中画出矩形,声音略显沙哑却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他说,南江县近年来严格环保执法,切实保护生态红线。
突出“天更蓝”,南江县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建成环境监管业务用房、县城空气自动监测站,安装负氧离子固定监测设施6套。完成南江煤电有限公司等燃煤企业的脱硫脱硝、除尘技改,完成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建立垃圾和秸秆禁烧、露天禁熏腊肉、施工场地、道路扬尘污染防治常态监管机制。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空气细微颗粒(PM2.5、PM10)达标任务和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年度减排任务,2017年县城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平均达330天以上,占全年90%以上。
突出“水更清”,创新“河长+警长+监督员”的“河长”“湖长”责任制,全县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常年稳定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以上;完成全县48个乡镇70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调查、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强力推进污水处理站建设,建成日处理2万吨的县城生活污水、日处理1万吨的东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22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建成投运行,全县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60700吨,城镇污水处理率达100%;18个乡镇污水处理通过人工湿地等工艺处理后用于农业灌溉,实现综合利用、循环利用。
突出“山更绿”,对县垃圾填埋场和乡镇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进行封场闭库。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模式,在全县48个乡镇建设生活垃圾中转站51个,配套采购垃圾压缩箱62个、专业特种垃圾运输车辆11辆,依托海螺集团,县域生活垃圾实现应处理尽处理。加大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规范建成沼气服务网点42个、沼气工程16处、沼气池2.3万口,有效防治土壤面源污染。加大森林、水系、地质修复力度,全县累计实施退耕还林23.5万亩、天然林保护287万亩,建设冬囤水田5万亩,治理重大地质灾害23处、修复废弃矿山12处。
宜居:谋在远方成就诗意梦想
“没有梦想何来远方,没有远虑何堪近忧。我们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到,生态文明关乎长远发展,关乎子孙后代,关乎人类命运。”李善君说道。如今,走在城北断渠湿地公园,处处亭台轩榭,鸟语花香。漫步南河堤,天高水明霞,颇有“水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的秀美与惊喜。
“心若在梦就在”南江县围绕“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增强全民环境、节约、生态意识,倡导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不断繁荣生态文化,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打造生态宜居家园。坚持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建成省级“四好村”52个,深入推进农村改水、改厨、改厕、改地面、改电路行动,近三年全县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886处,农村安全饮水率达100%;建设卫生厕所16.92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5%,农村人居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坚持“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导向,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做到村容村貌干净整洁、垃圾污水处理规范、乱堆乱放有效治理,建成国、省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30个,国、省级生态示范村 25个,群众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渐养成,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现象。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节水设施,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到35%。建立了公交充电桩31个,购置电动公交23辆。打造城市康养环境,建成断渠湿地公园、南江城市公园、红塔公园、双拥公园、三台山公园等10余座城市公园,新建城区滨河环线步行道3.5公里,成功创建省级山水园林县城,积极营造“绿色、低碳、环保”的良好环境。
“我们始终坚守南江生态文明底色, 坚定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思路,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建设经济强县和生态示范标杆县,奋力谱写诗和远方美丽中国南江新篇章。”李善君表示。(杨燎)